教育世家——大金村步家大院文化基因与传承研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成员受教育的纵深与广度决定着他将来工作和生活格局的大小和眼界的高低;人才智能及文化精髓决定着家庭的兴衰和国家的强盛。步家大院300年来十代人办学重教、教书育人的远见卓识不能只在县志上闪耀光芒;步家儿女痴迷办学从教、著书立说也不能仅在家族内部之间传递称颂。那些尘封在文献中可书可叹的教书育人故事,都应该被激活,走出村落,穿越家族姓氏之门,踵事增华,教育激励更多后人。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训诂考据、归纳演绎,梳理其基因脉络,探索其传承路径,提出了步氏家族文化开创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振兴大金村的建议,对从事家族文化研究的专家与学者也有现实参考价值。
大金村步家大院是典型的浸淫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家族,300年来十代人,从创建嘉会书院到著书立说,从家规遗训到教书育人,无一不显示出儒家思想的要义。步氏第10代步登廷,祖籍河北省大金村,生于1713年,擅长经典史鉴。后经推荐,在京累官至工部制造库郎中。60岁后回故里,1782年创建嘉会书院,办学120年,俊彦名儒辈出。既为本家族登科及第者近百名,培养了步毓岩父子3位进士,8位举人,18人五贡,21名廪生、六七十人秀才;清末至上世纪30年代偏僻的大金村就有14名大学毕业生,其中5名为女大学生;6名出国留学人员中,其中2名为女性,开枣强县先河;成就本族六代近百名教师,更为方圆百里培养了数不清的绅士和教育工作者。另外步登廷还制定了家训家规和16字辈分名称,为步氏大院文化基因的传承,培养、储备了人才,居功至伟。步家大院在建国前从事中小学教师、府州县教谕训导、医生和科技的人数占步氏家族非农就业的90%以上。建国后,尤其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至上世纪80年代,大中专毕业生有近百人,都居全县之冠。建国后步氏后代200多人才从事教育、医学、科技的人才较多,多位终生从教。其中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高级职称者就有80余名。从政与经商比例极少,这种就业思想观念基因,潜移默化延续至今。
步家文化以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表现其独树一帜的文化基因,通过言传身教、办学重教、著书立说、文旅景点等路径传承。
首先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承步家文化。步登廷制定了家训,构建了步家大院的制度文化:尊崇儒教;精忠报国;教育为本;立德树人;孝悌仁义;知书达礼;鼓励闺女上学从教;勤俭持家;忌懒戒奢;不许盗窃偷摸;不许沾染毒赌;不许骗谎吹狂;不许纳妾苟合;不搞迷信活动;秉公执政;不攀上不欺下;不贪污不受贿;敬慎自持;谦诚接物;尊重乡邻;急公好义;心存康济……。他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严格要求,大人率先垂范,后有其玄孙、1837年拔贡步嘉莲的遗训,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强化着家族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其次是通过办学重教传承步家文化。步登廷拆掉步氏宗祠在自家耕地上建设嘉会书院,设置义田用于资助考取功名,构建步家大院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绝对是功德无量的创举,在步家大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为后代及方圆百里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学习交流,积垫知识的殿堂,播撒下办学育人,立德树人,尊师重教、靠本事吃饭的种子,一百多年里乃至今后都像涓涓溪流滋润着这块大地。步毓岩父子三进士第,为后续更多人考取功名奠定了人才基础和心里示范;六代近百名教师教谕,使步家大院文化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清末民初步以涛、步恒济纷纷办私塾、小学堂,对家族子女或附近村孩子进行字形、字音、字意的启蒙教育。出生于1888年的女教育家步以諴,1923年于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留学归国,任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女子师范教务长。不久她建议成立女子第一所中学,为大学培植女生人才。1924年7月直隶省教育厅委派步子方为校长,调步以諴任训育主任兼任公民课教员;1928年4月,教育厅任命步以諴为该校校长,她制定了开办计划及章则,并拟定“朴毅敬诚”为校训。她身兼校长、教务主任、训育主任数职,到处筹措办学经费,十分注重文体活动。“七七事变”后,日军中有人与她在日本时相识,请她到伪教育局任职,她断然拒绝,她不肯执行日本校规,因此被撤校长之职。她闭门不出,居家守贫,苦熬八年,靠多年积蓄度日。她这种“不食周粟”的民族气节,在大金村步氏家族很普遍,令人敬仰。
第三是通过著书立说传承、沉淀、发扬光大步家的精神文化。无论是嘉庆年间的进士、河南泌阳县知县步毓岩,还是道光年间进士第后绝意仕宦的步际逵;无论是英年早逝的步际梅,还是道光年间进士、翰林步际铜等,南大院的绅士都潜心学问,著作等身,诗文作品颇丰。步毓岩撰写的《敬思堂文稿》、《乐饥草堂诗》;步际逵的《道在身心条解》、《四书理统》;步际梅的《馥堂诗文集》若干卷;步际铜的《杉屋文稿》;步以庄、步以绅参编创作的《吴门弟子集》;步其诰1932年版《吾庐诗稿》两卷;步以庄主持的1931年版《枣强县志》;步进1997年主编的《步毓岩家族志》;步以諴的《步以諴回忆录》;大金村北大院后代历史学家步平研究中日、中俄和东北亚关系的专著等,都成为步家文化沉淀与传承的载体,为进一步传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是期待通过实物景点创新、巩固步家文化的物质基础。建议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际,引进社会资金,坚持谁建设谁经营谁获益原则,或采用BOT模式规划重建南大院;将村两边池塘改造成村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美丽公园;家规家训上墙;把复古后的南大院、嘉会书院、步世宗祠和侯冢大松树,借助大广高速和邯黄铁路,搭上董仲舒塑像、通明宫、衡水湖、衡水中学和衡水鼻烟壶等景点,设计成旅游套餐。
大金村步氏教育世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教育群体,女性占有其很大部分,他们对教师教育近乎于宗教般的虔诚与痴爱,好像这个教书育人的职业是专门为该家族设立的一样。南大院的子孙大部分才华横溢,却甘于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少部分短暂从政,也清正廉明,从不攀附权贵,也决不阿谀奉承,后又转为教职,痴心于一支粉笔写春秋,三尺讲台育人才。“大金村出教员”这是当地人们的口头禅,“桃李满天下”绝对名不虚传。他们发自骨子里的笃定信念,甘于清孤的价值取向成就了大金村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村。
(步淑段,管理学博士,河北地质大学教授)